不容忽視的廢銅
發布日期:2018-10-26 15:53
在美、日等發達國家含銅終端產品逐漸進入報廢階段的背景下,未來國外廢銅供給將會出現較大幅度增長,而國內環保監管趨嚴,廢銅消費承壓較大。后期精廢銅價差可能會有所擴大,反過來又將增加下游企業對廢銅的使用。廢銅作為銅的一大供給源,未來將會成為制約銅價上漲的一大因素。
廢銅主要分為兩類:一類是新廢銅,主要是在銅冶煉和銅加工的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料。另一類是舊廢銅,是已經流入到***終消費環節的含銅商品在報廢后所收回的銅。一般來說,用于再生的廢銅中新廢銅占一半以上。
廢銅分類主要按照含純銅的含量及報廢前用途來進行分類。在我國主要有光亮銅(含銅量大于99%)、光亮銅線、1#銅(Cu≈97%)、2#銅(Cu 94%-96%)、火燒線、打包纜粗、馬達銅、黃雜銅等等。
國際上廢銅中大約有1/3以精煉銅的形式流入市場,另外2/3以非精煉銅或銅合金的形勢重新使用。但我國廢銅的直接使用率較低,大約只占廢銅總回收量的30%-40%,其他均再生為精煉銅使用。
一、舊廢銅供給是精煉銅需求的滯后
由于國外工業化起步較早,舊廢銅的供應遠遠******于國內,因此進口廢銅一直是我國廢銅的一大來源。從銅價的歷史走勢來看。1986年,日本經濟強勁,工業金屬銅需求較大,而美國在87年股災影響下進入降息寬松周期,經濟轉入上行通道。銅價從1500美元/噸上漲至3100美元/噸,這段時間銅價的上漲主要是受到需求的提振。而中國步入工業化,經濟快速增長帶動銅需求快速增長在2002年左右,滯后發達國家16年左右。
從銅各下游的行業周期來看,電力電纜產品壽命在20-40年左右、建筑用銅壽命在40-60年左右、交運工具使用壽命在10-20年左右、其他行業產品壽命在15-30年左右。綜合來看,銅的平均使用壽命在30年左右。
如前所述,舊廢銅是含銅商品在報廢后所收回的銅。按照下游銅產品的使用周期,近幾年正好是1986-1988年產出的銅產品報廢的階段。因此我們預計后期全球再生銅的占比會有所上升。事實上,我國廢雜銅的進口增速已出現加快跡象。